1.参与多项科技部重大专项的科研工作,承担其中钢板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子项的试验工作。
2.承担多项教学研究及改革项目和一项荣誉课程建设项目。
1.配套经费15000
2.提供制作动态模型的设备、工具和实验室场所,以及制作方法和测试方法的试验指导。
3.提供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
项目题目:动态建筑中的机械运动模型初探
申请人数:4人。
对学生的要求:
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工科专业学生,以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为宜,要求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有一定的受力分析基础,并且对力学知识掌握较好。
研究内容及意义:
区分结构和机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自由度,一般来说结构相对于地球的自由度为0,即结构相对于地球是不能动的,而机构则是可以动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态结构,即结构可以动起来了。动态结构可以增强建筑或构筑物的使用性、观赏性和灵活性等,比如动态的建筑物屋顶可以改善建筑物的采光,改变建筑的艺术造型,甚至改变进出建筑物的方式,再比如动态桥梁可以解决桥梁下部净空不够、影响通航能力的问题,甚至动态的水利枢纽可以解决因为大坝存在而影响船只通行的问题。
对于动态结构,虽然正常使用时是静止的,其主要受力的是结构构件,但是动态二字其关键是运动,即支撑结构发生运动的机构。如何设计该部分机构来完成结构的运动和运动停止,是动态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所以,针对动态结构中的机构设计和机械原理探索,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动态结构。
相关研究工作积累:
指导教师陈思佳老师具备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多年来参与了多项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和结构设计比赛的指导工作,结构分析和设计经验丰富,对动态结构的研究也有足够的积累。
预期目标:
在学习研究一般机械原理和机构构造的基础上,调研目前动态结构的设计现状,研究在动态结构中使用已经较为成熟的机构形式,探索其他机构形式的使用可行性,并制作典型的动态建筑模型。
特色与创新:
本项目是土木工程与机械工程的交叉研究项目,需要对目前较为流行的动态结构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结合机械工程的机械设计,将机械原理融合进入结构设计过程中,从而指导整体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