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颞下颌关节的特性研究与人工关节的基础设计》,编号81472117,72万元,配套36万元.2015.1.1-2018.12.31。
主持:2014年医工交叉基金《中国人颞下颌关节的特征分析与标准型人工关节的设计优化推广》,编号YG2014MS05,15万元,2015.1.1-2017.12
主持:2015年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髁突重建的初步研究》,编号15140902500。20万元,上海市科委2015.7.1-2017.9.30。
主持:2017年上海市科委医疗器械专项《基于颞下颌关节运动模拟的标准型人工关节假体研发》,17441900300,40万,上海市科委2017.6.30-2020.9.30。
主持:2017年上海申康医学发展中心《国产化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研究》,16CR3045A,50万,2016.12.1-2019.6.30。
2018年九院临+计划,编号JYLJ201805:20万,新型关节盘复位术联合诱导定位合板治疗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效果研究,可追加(2019.3.1-2022.3.1)。
主持:2020年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支撑项目:《具有翼外肌附着功能的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的研发》编号20S31902500,25万,2020.7.1-2023.6.30。
主持:2020年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指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治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编号20Y11903900,30万,2020.12.01-2023.11.30。
主持:2020年国自然面上项目《应力激活circRNA_GCN1L1引发炎症和力反应失衡协同促进颞下颌骨关节炎发生的机制研究》,编号32071313,55万,2021.1.1-2024.12.31。
团队从临床问题出发,人员配备结构合理,合作者包括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从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专家李祥副研究员,以及博士生、硕士生等,具备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科研基础,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充分实现了医工交叉,具备开展多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确保了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其中申请人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擅长颞下颌关节外科,有强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背景,其颞下颌关节置换技术国内领先,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获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一等奖。项目合作方李祥副研究员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是“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可以完成3D打印多孔钛支架的设计、制作和检测;其中的“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学校985和211工程重点支持,实验设备齐全,拥有本项目在人工关节设计、运动捕捉、模拟仿真等方面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包括OPTOTRAK CERTUS(NDI 公司,加拿大)运动捕捉系统和Visual3D 软件数据处理软件,DELL图形工作站、激光扫描设备KLS-171、快速原型机SLA-3500等,可为本项目中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
人工颞下颌关节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运动范围有限,原因为髁突切除导致翼外肌附着丧失和无法形成新的附着;2)金属髁突与高分子关节窝的摩擦磨损问题而限制了其使用寿命。虽然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解决了人工关节中国人骨适应性的问题,但是国内外无论对假体的机械设计如何改进,都无法实现其近似自然关节的生理结构和运动功能。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具有骨-软骨结构和翼外肌附着的生物髁突,从而摒弃关节窝假体,实现肌肉对髁突运动的控制,变机械关节为生物关节,实现近似正常的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实现此目标,本项目拟在前期中国人颞下颌关节解剖和运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具有髁突三维形态的多孔钛支架,在其表面附着壳聚糖,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形成具有软骨和骨结构、并能使翼外肌长入和再附着的生物髁突,从体外细胞学水平到具有免疫性大动物体内的原位回植,以及生物力学分析等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验证,最终形成新一代生物仿生人工颞下颌关节,为进一步临床转化提供依据。
口腔医学专业3-4人
对基础医学研究及工科材料方向研究感兴趣,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