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以下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104142,出院准备情境下早产儿父母的同伴支持模式研究:基于最优匹配理论与时机理论,2022.01-2024.12,24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80623023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家庭参与照护模式的构建与应用,2019.01-2019.12,2.4万美元,已结题,主持
(3)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CY12417,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与患者沟通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2012.06至2013.09,3000元,已结题,主持
1、为本项目的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
2、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成果发表提供经费支持
3、为本项目的数据收集提供机构平台的支持,确保数据来源可靠
4、指导教师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及心理系有合作关系,为本研究中培训方案的实施提供外部支持资源
项目简介:
早产儿父母在面对婴儿哭闹时,常表现为应对不良,一方面不能及时判断早产儿哭闹原因并采取措施使早产儿停止哭闹,另一方面不能及时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未及时就医导致病情贻误,造成严重后果。当前缺乏较为专业的资源帮助父母掌握哭闹应对的知识和技能。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早产儿父母应对哭闹的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哭闹应对提升项目,构建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的早产儿父母应对哭闹的培训方案。该培训方案的建立,可为父母应对早产儿哭闹提供专业支持,改善亲子关系,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也可推进我国早产儿出院准备实践,以充实我国早产儿医疗护理服务系统。
项目现有基础:
指导教师已开展前期研究,对早产儿父母照顾能力、自我效能及出院准备情况做了调查,并制订了促进早产儿父母出院过渡的支持清单。在此基础上申请了“促进早产儿父母出院过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本研究为国自然课题的配套课题,聚焦“哭闹应对”这一关键特定行为,以全面促进早产儿父母顺利过渡至主要照顾者角色。
指导教师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可为本研究制订培训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预期需要开展的工作:
1、质性研究:通过访谈了解早产儿父母应对哭闹的心理体验和需求
2、量性调查: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早产儿父母应对哭闹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
3、培训方案的制订和应用:通过专家咨询法、文献分析法、类实验性研究,制订早产儿父母应对哭闹的培训方案并初步应用。
1、该项目需要3~4名同学参加
2、有兴趣者优先。本项目旨在提高同学们对医学护理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希望招募对本研究主题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参与
3、不限专业、不限年级
4、对科研具有热情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