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正畸加力对髁突吸收相关牙槽骨缺损的影响

申报人:马志贵 申报日期:2022-10-13

基本情况

2023医学院第十七期大创项目
正畸加力对髁突吸收相关牙槽骨缺损的影响
创新训练项目
医学
口腔医学类
常规批次项目
医学院
马志贵
指导教师
登录状态下查看

     马志贵,女,口腔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目前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颌骨-咬合联合诊治中心工作。擅长颞下颌关节病相关错合畸形的矫治,整合现代牙槽外科的正畸综合治疗。任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及合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委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文章13篇,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局级等课题6项,以第一负责人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8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9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9位)。

1.  给与项目组成员组织协调方面的支持:包括人员变动、任务分配等。

2.  经费使用方面的监管:包含劳务费发放、实验费用支出。

3.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文献梳理、数据分析、论文攥写及发表等。

4.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支持:包含科室资源(如放射科、检验科)、实验室资源等。

5.  指导老师自身优势:有硕士导师背景,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擅长课题申请及论文攥写,这些将会有力的推进本项目的完成。

 1.项目背景介绍

髁突吸收,是一种发生在下颌骨髁突的骨吸收性疾病,髁突吸收由于髁突下骨组织的降解,而导致髁突形态、体积和高度的改变。髁突在三维空间上,也常表现为向前内侧旋转、髁突形态及整体体积变小,下颌升支高度降低,甚至牙槽骨及颅骨等其他颅面骨骨量也减少。临床上则表现为下颌升支较短、下颌后缩、前牙区开合等骨性II类错颌畸形特征以及可能伴发的颞下颌关节区弹响疼痛等不适症状。有研究报道髁突体积与余下的下颌骨体具有相关性。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髁突吸收患者,往往伴随牙龈菲薄,牙根形态明显,提示该类患者的牙槽骨形态方面常常存在异常,且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髁突吸收的发生与髁突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密切相关。尽管目前牙槽骨缺损的病因众多,但髁突吸收伴发的牙槽骨缺损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们推测髁突吸收可能是牙槽骨缺损的致病因素之一。而正畸治疗就是牙齿在牙槽骨移动,牙槽骨是人体骨改建中最活跃的部位,若牙槽骨初始形态薄,正畸治疗可使原来较薄的骨板加速吸收,根面暴露,牙龈退缩,使牙周组织进一步发生损害。我们前期预实验结果表明,对牙周组织有丧失、牙槽骨量不足的患者行正畸治疗,骨量有进一步减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对该类患者正畸加力评估牙槽骨的变化,探讨髁突吸收与牙槽骨缺损的关系,可为骨开裂/骨开窗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线索,也利于制定合适的正畸治疗计划以,避免发生或加重医源性牙槽骨过度吸收。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对骨缺损的预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正畸治疗有具有指导价值。

2. 研究方案:

2.1分组:

实验组:髁突吸收

对照组:髁突正常

2.2 病例入组:

入选标准:年龄≥18岁;②II类错合畸形(ANB>4°);③MRI检查髁突正常或者有吸收;④CT拍摄清晰;⑤下前牙轻度拥挤(0-4mm);

排除标准:①下前牙区外伤史、手术史,无正畸或正颌治疗史;②异常牙形态或下前牙修复体;③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综合征;④系统性疾病;⑤活动性牙周病。

2.3正畸治疗前髁突吸收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研究

a.髁突吸收者和正常者髁突骨体积(量)和密度(质)的对比研究

b.髁突吸收者和正常者下前牙牙槽骨的体积(量)和密度(质)对比研究

c.髁突吸收与牙槽骨量及质的相关性研究

2.3.1. 体积测量方法:

1) 髁突体积测量具体方法:在mimics软件导入DICOM数据,分割下颌骨,选择升支后缘平面及乙状切迹最下缘的平面分离出髁突,计算髁突高度,即髁突顶端至乙状切迹的距离,以及髁突体积(图1A)。

2) 牙槽骨体积:计算下颌3-3的牙槽骨体积,上界为分离牙体后的牙槽嵴,下界为牙根水平下方3mm,双侧边界在34之间的牙槽间隔(图1B)。


                                                           summernote-img

1.骨体积的测量。A.髁突体积测量,在分离的下颌骨截取髁突,参考平面为下颌升支后缘平面及与之垂直且与乙状切迹最下缘相切的平面;B.下前牙区牙槽骨体积测量,选择下颌前牙区除去牙齿,包含颊舌侧的牙槽骨,其中下界位于每牙牙根下3mm

2.3.2 密度测量方法:

1) 髁突密度的测量:以HU值表示,选取髁突最大冠状面,测量髁突头最上、最前、最后部的皮质骨密度;测量与髁突头部上、前、后3面相切的内切圆骨密度,即为髁突松质骨密度(图2A)。

2) 牙槽骨密度:选择牙槽嵴顶下5mm为牙槽平面,根尖下3mm为基骨平面(参照的牙位统一),测量这两平面分别位于中切牙间,侧切牙及尖牙间的牙槽间隔处牙槽骨骨密度。骨密度包含颊侧、舌侧及骨松质,其中皮质骨密度选择皮质骨的中点,骨松质的骨密度为颊舌向皮质骨连线的中点(图2B)。

 summernote-img

   2.骨密度测量。A. 最大冠状截面处髁突骨密度测量,包含髁突皮质骨密度,即最上、最外、最内侧皮质骨中心点的密度及松  质骨密度,即与皮质骨相切的圆形区域内平均骨密度(红圈所示);B.下前牙区牙槽骨密度测量,在三维方向调整参考平面,选取横断面测量。具体为:①调节横断面,使相邻两牙髓腔中心点连线与地面平行;选择髓腔中心点连线的中垂线即为颊舌侧截面;②调节颊舌侧截面,使颊舌侧牙槽嵴平行地平面;③调节冠状位,使牙槽嵴顶垂直(或近远中牙槽嵴顶连线平行地平面)。分别选取牙槽嵴顶下5mm及根尖下3mm的平面,并于横断面上测量骨密度,其中颊舌侧皮质骨密度分别选取皮质骨中心点,松质骨骨密度选取颊舌向皮质骨连线的中点。

2.4 正畸加力对髁突吸收患者牙槽骨质的影响

a.正常患者正畸加力前后牙槽骨骨质的改变

b.髁突吸收患者正畸加力前后牙槽骨骨质的改变

c.髁突吸收患者与正常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对比研究

研究两组治疗前及正畸治疗6月后牙槽骨质的变化,测量方法如上。

2.5.正畸加力对髁突吸收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a.正畸治疗前髁突吸收与正常组唾液骨代谢指标的对比研究

b.正畸治疗后髁突吸收与正常组唾液骨代谢指标的对比研究

c.正畸前后髁突吸收与正常组骨代谢指标变化的比较

   受试者样本采集前24 h内不刷牙,早晨未进食,在上午8-9点进行采集,嘱受试者把自然的、未受刺激的唾液缓慢吐入50ml无菌塑料杯内,持续5min,无菌EP管收集5ml唾液标本,冰浴下转-20℃冰箱,干冰转运回实验室进行标本制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放射免疫法行骨代谢指标检测,检测严格按照各检测项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3.技术路线图

 

4. 预期需要开展的工作

4.1 项目组成员(学生)将在创新训练中从事与承担的工作:

  结合临床检查,参与影像学的测量;帮助收集唾液标本,录入收集汇总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论文。

4.2预期目标、成果与形式:

a.明确髁突吸收与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性,为牙槽骨缺损的病因提供线索,也为临床正畸治疗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髁突及牙槽骨吸收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b.培养学生3名;

c.指导完成SCI论文2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

 

拟招募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培养)

1. 知识条件:小组成员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专业学生,系统学习过解剖以及已经接触过颞下颌关节及口腔正畸学的相关课程,具有相当的口腔解剖知识及临床知识;系统学习过医学文献检索与应用课程,对各大文献网站熟悉,查找相关文献熟练。

2. 能力与特长:小组成员曾学习过SPSSSAS统计软件,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熟悉用Dolphin软件进行图像方面的测量;曾在社团中担任相关职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 研究兴趣: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具体解剖结构知识,对关节-正畸联合治疗的相关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4. 已有的工作基础:已阅读过相关文献与综述;初步进行数据处理能力的锻炼等。

选题成员

3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电子邮箱 所属学院
1 马志贵 登录状态下查看 医学院 第一指导教师

选题附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