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企专项”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
微型智能车车路协同导航控制
校企专项
工学
自动化类
创新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王景川
指导教师
登录状态下查看
从事服务机器人、多机器人感知、建模、自定位及控制等方面技术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IEEE Trans论文近20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近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ITER重大专项1项,以及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项目等多项。曾获国际机器人旗舰会议:2011 IEEE世界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11)最佳服务机器人论文奖(华人首次),2013国际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ICIRA 2013)最佳口头报告奖,等。
近年来,研究成果成功转化应用于电力巡检、仓储物流等领域,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科技成果1项等。
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在国内外范围内推广、组织中国机器人大赛(每年参赛规模:学校数>300,师生数>5000)、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以及机器人技术科普及科技推广活动,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于2020年2月成功入选《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连续多年当选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工作者。
课题组常年以自主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外激光SLAM、视觉SLAM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为本课题提供技术支撑。
课题组用于各类移动机器人、智能车等实验平台,并具有国际先进的三维位姿误差标定系统-VICON,为本课题提供平台、设备支撑。
在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车辆的定位、导航与控制方面,并获得高等学校科技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指导教师指导的RoboCup中国赛中也设有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竞赛项目,可以为本项目研究成果提供验证场景。并且提供项目开发的设备、场地,以及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的机会。
自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复杂的问题,譬如行驶中的避障、跟车、超车,以及狭窄道路的会车、固定空间的泊车等,这使得车辆在已获取的环境信息与位置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导航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对路况信息进行建模、并对可以预见的状况进行预测,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生成自动驾驶行为策略。
本课题将通过企业提供的微型智能车平台进行项目成果的测试。并在等比例缩小的道路上进行模拟。同时,项目成果将同步参加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预期需要开展的工作,形式:时间节点+内容
-2023 年4 月前:项目前期准备
-2023 年4 月至2023 年6 月:项目调研,车路协同控制方案设计
-2023 年7月至2023 年8 月:微型智能车导航控制技术研究
-2023 年9月至2023 年10 月:备战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2023年11月-12月,优化改进控制方案,申请专利
-2024 年1-3月:准备项目报告、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