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面向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粘结剂的水溶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申报人:陆学民 申报日期:2024-03-13

基本情况

第二十九期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
面向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粘结剂的水溶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理学
化学类
创新类
化学化工学院
陆学民
指导教师
登录状态下查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及相关企业合作项目。
指导教师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提供相关经费支持。

锂离子电池(LIB)的能量密度主要依赖于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特性。和传统石墨材料相比,硅以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和在自然界中的丰富储量,成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由于硅在LIB充放电过程中剧烈的体积膨胀(>280%),导致电池循环特性剧烈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从硅基材料本体改性和电池结构设计、新型粘接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其中,粘结剂在LIB中虽然用量不大,但对控制硅体积膨胀和保持极片结构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制备有效的硅负极粘结剂就成为提升LIB性能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硅负极粘结剂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类(CMC)、聚丙烯酸类(PAA)、海藻酸类及聚丙烯腈类等。2这些材料普遍含有丰富的极性基团,与硅粒子存在强相互作用,并且具有水溶性。但是,这些材料力学性能较差,这些粘结剂无法有效地抑制硅粒子体积膨胀,从而造成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

聚酰亚胺(PI)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极高的耐高温特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储能领域展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作为粘结剂PI同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目前文献报道的PI粘结剂多是聚酰胺酸,而不是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要完全转化成聚酰亚胺,需要高温(通常>300°C)长时间亚胺化反应。这给电池极片和电池性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次,PI的溶解性。常规的硅负极粘结剂通常是水溶性的,这避免了对环境有害且价格昂贵的有机溶剂,同时又有利于在工业化中推广。而大多数PI在溶剂中无法溶解,即便是可溶性PI,也只能溶解在强极性有机溶剂中,如N -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目前报道的PI粘结剂多指聚酰胺酸溶解于有机溶剂,或者有机胺的水溶液中,而不是聚酰亚胺自身溶解于水,这也是限制PI在工业化中推广应用的一大障碍。

本项目集中于水溶性聚酰亚胺的设计与制备工作,主要目标是制备2-3类水溶性聚酰亚胺树脂,并验证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粘结剂的性能。

选题成员

0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电子邮箱 所属学院
1 陆学民 登录状态下查看 化学化工学院 第一指导教师

选题附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