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部分):
[1]
中国医院管理研究院委托研究课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立医院运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CHDI-2021-D-05;
[2]
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临床医学生职业自信培育研究,SYDY201811;
[3]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政策研究课题,“健康上海”视角下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模式研究,2018HP55;
[4]
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应用WISN法测算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负荷,17HQBZZD03;
[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GL077;
[6]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1QN15。
指导教师任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学博士,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 2014年获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研究课题二等奖,2015年获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二等奖,2016年带教学生获得上海市高校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二等奖,201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 前期指导教师已经开展初步调研,积累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研究可以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基础开展研究,探讨医联体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可以拓展到其他医疗联合体,进一步加强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提升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效率。
?
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指出要“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对于实现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在国家大力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背景下,总结此次新冠病毒防控经验,探索基于医联体建设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和强化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机制,对大力提升区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效率和诊疗水平、加强区域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有团队意识,有热情,愿意认真开展大创工作;
?
团队人数4-5人,医学院学生超过一半;
?
团队中应起码有1人有数据分析相关能力;
? 团队应分工协作,结合本项目所需要的能力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