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长期从事卫生应急与院前急救管理研究,当前重点关注院外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研究。多次实地参与卫生应急实践救援演练和基层卫生需求大样本调研,主持应急相关国家与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50余篇。在卫生政策与经济评价研究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为德阳市卫生系统改革和十四五规划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主持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04156)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2020PJC081);
-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22692192000)
- 上海交通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启动计划(21X010501094);
1. 项目牵引:指导教师研究领域为卫生应急与院前急救管理,因此教师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课题支持本项目的完成,对大创项目的总体安排、项目进展、关键环节和主要难点具有前期把握和方案,能指导本项目顺利开展。
2. 合作平台:指导教师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具有稳定和长期的合作,为本大创项目的开展过程奠定了合作基础,能较好支撑本项目的调研过程。指导教师具有较多的研究和成果发表经验,能对本项目结题工作开展具有较好的指导。
3.工作支持:确定研究思路,并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调研。定期召开项目讨论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难点。
4.成果支持:指导学生形成科普宣传手册,同时基于项目结果指导撰写学术论文和形成其他形式成果。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等的发展,人们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科普,提高公众应急救护科学素养正是当务之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9 个部门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建立辖区公众急救培训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急救常识普及,有效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健康、应急等相关科普类网站以及各类综合性网站上的科普信息良莠不齐, 大量虚假信息、误导信息、无关信息等在互联网上肆意泛滥,给公众获取准确的应急救护信息和知识 带来了困难。
项目目的:我国的应急救护知识科普工作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目前仍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如科普形式单一、科普资源分散等,导致公众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科普效果不佳等现况。因此,本项目旨在从公众科普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究适宜的急救科普模式,以期提高公众急救知识认知与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
- 设计急救科普需求调查问卷。大创小组需要通过查阅文献和现场访谈,设计和完善一份《公众急救科普需求调查》问卷,能够准确反映公众在急救科普方面的真实需求和对当前主要科普工作的评价。
- 开展需求实地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大创小组需要使用自设计《公众急救科普需求调查》,前往上海市急救医疗中心和部分社区,发放问卷并收集,对问卷数据进行计算机录入和清理,采用SPSS等传统统计学分析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和解读。
- 提出院前急救公众科普适宜模式与手段,制作一份宣传手册并开展实践宣教。依照调研结果,对当前开展的主要急救科普工作提出调整和优化建议,并根据公众急救科普需求,设计和制作一份科普宣传工具,可以是宣传手册、视频或者是一份详细的科普工作优化建议案,并在项目末期,将相关的成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或者学术论文。
1. 学有余力且富有责任心,能付出时间和精力开展大创项目,并拥有较好的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完成大创项目;
2. 对医学科普和教育感兴趣,愿意开展科普设计和制作工作;
3. 拥有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参与兴趣,能够认真完成项目调研和分析工作;
4. 具有写作精神,善于交流,能和小组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