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临床医学学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杏林育才奖”、“三八红旗手”及等荣誉,并指导学生多人次参与全国大赛并获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及行为干预研究,如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及青少年健康行为如烟草使用、饮食行为、心理健康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上海市和交大多项项目研究。
指导老师所在的项目组从2011年起开展青少年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在青少年控烟、饮食、肥胖、心理健康等行为健康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前期研究过程中与各区县教育部门及学校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指导老师耐心负责、带教学生经验丰富,目前已指导大创项目四期(其中2期获评国家项目),指导本科生撰写和发表20余篇中英文论文。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知晓、理解和掌握健康信息,并利用其维护和促进个体自身健康的能力,对于健康促进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类潜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其存在独特的健康问题也值得被关注。青少年的健康素养与其健康行为如营养、久坐、吸烟预防、心理等健康促进行为相关。青少年健康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基础,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的重要保障。
研究将选择上海市的中学生,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了青少年健康素养现状,探索其健康素养需求及其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公共卫生学院已建设的青少年科创和健康教育融媒体平台(基于媒体融合背景,开发移动应用、在线教育课程和虚拟社区等健康促进工具)探索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及促进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为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及培养健康行为提供参考和借鉴。
预期需要开展的工作
1 .研究内容和方案的设计: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健康素养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模式探索;基于融媒体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提升策略研究
2. 研究方法的确定和研究的实施:
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现况调查、个别访谈、环境观察
3.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和对策分析
4. 课题总结
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和探索精神,学习认真踏实,能积极学习统计学方法并进行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预防医学专业 2-3名
其他专业:临床或营养等专业 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