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第十九期大创项目(2024-2026)
生命早期儿童绿色空间露与神经行为的关联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理学
统计学类
健康促进项目
医学院
雷晓宁
指导教师
登录状态下查看
一、指导教师简介
雷晓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应用地理信息学、化学、环境科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城市环境(绿色空间、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新污染物、生活方式等暴露组,探究其不良健康效应及潜在机制,重点聚焦于母婴易感人群的心理和神经发育健康风险。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Int等国际有影响期刊。担任黄浦区科普专家库成员,黄浦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会员。获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医学奖励,2024年公卫宣传“交流之星”称号,2023年实践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2021年公卫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等校、院级荣誉。https://www.shsmu.edu.cn/sph/info/1046/1551.htm
二、指导学生项目
1. 2024本科生暑期海外游学,Public health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2024,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2024.7.21-2024.8.10
2. 2023-202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辅助生殖女性不同孕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出生结局的影响
3.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探秘魔都新风尚—我国首个饮料营养分级试点下的市场与消费者反响
4.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助孕夫妇的焦虑与抑郁状况调查,获优秀实践项目二等奖
5. 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新限塑令”风口下网红饮品包装中微塑料的百态调查
三、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出生前后PM2.5及其多组分暴露对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DNA羟甲基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孕期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暴露对婴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3. 上海市教委,市教委2024年上海高校教师培养计划,UVent 对餐饮油烟的降解和心肺功能改善的干预评估
4. 上海交通大学, “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青年项目, 孕期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复合暴露对婴儿神经发育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上海交通大学, 青年教师计划, 微塑料暴露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初探:基于肠道菌群的介导
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大气超细颗粒物暴露评估及其对居民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7. 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控制兵团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出生前后PM2.5及其碳质组分暴露对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大气PM2.5个体暴露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及关键毒性组分识别
- 研究方向把控: 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帮助项目组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 研究方法指导: 指导项目组成员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提升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资源平台支持: 为项目组提供必要的科研资源,包括多中心人群数据库、文献资料等,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 成果转化指导: 指导项目组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如撰写论文、参加竞赛、科普宣传、国内外会议交流等,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并积极帮助项目组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和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机会。
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学校和居住地绿色空间对儿童神经行为认知功能发展可能存在有益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决策者认识到绿色空间作为一种有效而廉价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但中低收入国家的证据仍十分匮乏。本项目将基于多中心队列、全国儿童发育调查,通过统计建模数据分析,旨在评估生命早期儿童的绿色空间暴露水平,对其多能区神经行为发育的潜在益处。通过该研究,倡导将更多绿色空间融入城市设计,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本项目将结合创新创业,开展相关的宣传和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绿色空间与儿童发展关系的认知。
【“大创”办公室备注】正式申报材料中,学生团队需体现出健康促进实践开展、健康促进成效评价两方面的内容。
不限专业和年级,医学院及校本部学生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