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持国自然优青项目,在研,经费200万元。
2. 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在研,经费54万元。
3.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研,经费325元。
4. 主持上海市科委项目,在研,经费40万元
1. 研究方案设计,课题进展指导,实验数据分析,论文修改等。
2. 成熟而富有活力的实验室氛围,崇尚快乐的科研。
3. 每周定期进行工作进展汇报讨论、科研论文研读和撰写方法指导。
4. 课题组“干湿实验”结合,满足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兴趣。
5. 与附属医院紧密合作,提供临床数据和临床样本支持。
1.项目简介和设想:以真菌为代表的“多形态微生物组”近期被界定为癌症新标志,是人类对癌症认知的重大突破。《自然》和《细胞》杂志报道,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内都存在特异真菌,真菌与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为真菌在癌症诊断、筛查和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此外,作为临床常见病原体,真菌每年导致约10亿人感染和375万人死亡,在癌症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致死率高达35%-75%。然而关于真菌与因果关系及机制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机制解析。
2.项目现有基础:课题组前期通过采集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从肺癌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培养到一株致癌真菌-聚多曲霉AS12138,并且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证实该菌株促进肺癌发展的机制,该成果已发表于Cancer Cell杂志。然而,该致癌真菌从哪里来?在癌症演进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科学问题仍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本项目前期已建立了多个癌种的队列和样本(肺癌、结直肠癌等)、完善的微生物培养及分析方法、完备的实验室平台和课题组体系,为本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预期需要开展的工作:
(1) 真菌与癌症演进的系统知识构建:查阅最新文献,总结和撰写综述阐明真菌微生物组与癌症演进的关系及其机制。
(2) 真菌与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机制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癌症临床队列中找寻关键的促癌真菌和抑癌真菌,并阐明其具体机制,找寻临床应用前景。
学生需求:
1. 对微生物组知识和肿瘤领域有一定了解和浓厚兴趣,对机制实验和多组学数据分析方法有一定基础和学习热情。
2. 每周积极参加课题组组会和文献汇报,主动与带教老师联系并汇报工作进展。
3. 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对课题的责任意识。
4. 具有一定的英文论文撰写能力,有上进心,力争本科期间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