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国自然项目(面上)1项:基于甲状旁腺素重塑腱骨止点微结构及促软骨和抑瘢痕的机制研究 2024-01~2027-12
主持上海市卫健委项目(面上)1项:可注射型甲状旁腺素-水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腱骨愈合中的应用 2022-01~2024-12
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子课题):具有特定合成功能的生物体单元构建 2020-11~2025-10
基础研究方向:人体关节多种组织可能因运动损伤导致结构性受损,包括韧带、肌腱、半月板或软骨等,都可在直接暴力、累积性损伤或退变基础上的外伤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损伤断裂。运动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在外科手术直接缝合/固定的治疗方式下,并不能获得与原始结构同等的强度和功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损伤愈合机制以及全新的修复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聚焦于肌腱止点的腱骨愈合问题,从肌腱止点不良愈合机制入手,提出从根本上解决纤维软骨再生能力不足,瘢痕组织过度增生,有效结构重塑微环境缺乏这三个基础问题的设想:采用巯基-烯加成和自由基聚合的水凝胶技术携载炎症响应型脂质体-PTH复合物,在确保PTH在透明质酸水凝胶中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的同时,实现 PTH 在炎症部位的缓/控释,体内研究揭示其抑制增生和促进软骨生成的作用机制。 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中,我们还将着眼于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继续以透明质酸水凝胶为修复材料载体,探索新的复合材料以促进关节透明软骨的高强度结构修复。
1.可对接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工业创新研究院,在代码、AI、数据库等方面协同开发
2.对接上海市体育大学、体科所等体育资源,形成医疗-体育产业闭环。
3.具有成功的企业创业经验,可给予创业创新的实战指导
4.项目满足成功条件后,可给予融资和商业开发支持
体育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其中既有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作用,也有全民健身与运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原因:从产业发展、赛事改革到人才培养,多项政策促进了体育运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
与此相对应的是,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运动损伤也与日俱增。在高水平/职业运动员中,运动损伤的伤病保障意识和保险意识普遍不足,多数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健康认知能力有限,相关培训资源缺乏。对于高水平运动损伤的及时、精准的治疗是恢复的关键。然而,运动损伤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佳的应对策略应从预防入手,强调早期识别与干预。通过掌握损伤预防知识、筛查风险因素并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可最大限度降低损伤发生的风险。
在以往的工作中,选题指导教师积累了丰富的运动损伤临床经验,与职业篮球、综合格斗、中长跑、游泳运动等专业/职业体育届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预防工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必要性和稀缺性。经过长期的思考和交流,决定将未来的“医+X”发展定位于运动损伤预防方向。在前期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规划后,选题指导教师已经初步完成了以篮球运动损伤预防筛查为样本的项目筹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篮球协会、上海久事篮球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下,即将开展高水平篮球运动损伤预防筛查实际工作(见附件:宣传介绍材料)。未来也将按计划将同样的模式推进到中长跑、游泳、足球、体操等运动中,以达成主流运动项目全覆盖的目标。
与运动损伤医学筛查工作需同步推进的,将是“高水平运动损伤筛查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首先需要项目团队学习国内外运动相关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从医学、体育和产业角度综合考量,设计和搭建可满足多方需求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建成后也将作为基础用于建立“预判高水平损伤模型”,未来既可用于国内运动医学和体育运动事业,也可与运动器械、场地等体育场景充分结合,具有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1.对于体育和运动医学具有浓厚的兴趣
2.具有较强的自学和钻研意识
3.具有项目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
4.较强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