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基于多组学技术的成骨衰老微环境解析及靶向干预研究

申报人:刘晓南 申报日期:2025-03-24

基本情况

医学院第二十期大创项目(2025-2027)
基于多组学技术的成骨衰老微环境解析及靶向干预研究
创新训练项目
医学
临床医学类
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类
重点领域项目
医学院
刘晓南
指导教师
登录状态下查看

指导教师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代谢及衰老的调控机制。在相关领域共发表 SCI 论文20篇,包括 Cell MetabNat CommunBone Re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学术成果被 Nat Rev EndocrinolCell Metab 等骨代谢领域顶尖杂志专栏述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 2019年美国骨矿盐协会(ASBMR)第41 届年会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进行大会主旨发言(Key-note speech),并先后受邀于 2020 ASBMR 42 届年会,2023 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年会进行大会发言。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骨质疏松机制解析与精准治疗2024)、基金委青年项目(2023)、上海六院优青培育项目(2023)等,入选上海市白玉兰浦江人才(2023),上海市海外领军人才(2023)。曾获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协会青年研究者奖(2019)、青年研究者旅行奖(2020)、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2024)、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优秀青年(2023)等。担任上海市残疾人协会康复辅具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骨科基础学组委员。

指导教师长期从事骨组织衰老与骨质代谢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累计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在成骨细胞衰老机制、骨髓微环境调控及抗衰材料干预等方向取得了系列成果,相关研究已发表于《Cell Metab》《Nat Commun》《Bone Res》等国际主流期刊。选题方面,本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多组学技术的成骨衰老微环境解析及靶向干预研究》聚焦成骨衰老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采用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潜力。该项目为我课题组当前正在执行的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骨质疏松机制解析与精准治疗2024)的子课题,可共享实验资源和研究数据,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实验平台方面,本课题组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及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已建立成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学样本处理及生信分析平台,具备独立完成多组学实验的能力。研究基础方面,在近一年中,我们已完成人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衰老模型建立及初步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工作,初步发现多条潜在的调控通路,可为本项目的深入研究提供扎实基础。

项目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等骨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医疗负担。近年来,研究发现骨组织的衰老不仅仅是细胞内在程序变化的结果,还与微环境(包括炎症因子、代谢产物、信号通路激活状态等)密切相关。成骨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其周围微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加速衰老进程、影响骨生成能力的关键因素。综上,本项目拟基于多组学技术(包括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系统解析成骨细胞在衰老状态下其微环境中的动态变化,识别关键调控通路和分子靶点。同时结合小分子药物或干预因子进行功能验证,并构建抗衰材料探索长期靶向调控成骨衰老微环境的潜在干预策略。项目将为深入理解骨衰老机制和开发干预手段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支撑。

现有基础:课题组已建立六院骨科“骨质疏松与关节置换患者骨组织样本库”,目前已采集来自30余例不同年龄段(40~80岁)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患者的股骨头或肩关节骨组织样本,样本类型包括骨髓、骨组织、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等。在前期工作中,课题组已完成来自老年骨质疏松患者BMSCs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识别出多个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如CDKN2AIL6CXCL8SOD2等,富集于炎症反应、凋亡通路、SASP网络、Wnt抑制通路等。同时,部分样本亦已进行初步代谢组和蛋白组预实验分析,计划对相关通路进行体内及体外验证。

预期工作:1、细胞模型建立与衰老表征:建立人源成骨细胞的体外衰老模型(通过长期培养、氧化应激诱导等方式),通过SA-β-Gal染色、p16/p21表达检测等手段进行衰老水平评价。2、组学数据采集与分析:继续收集不同状态下成骨细胞及培养上清,进行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样本的提取,完成组学检测,使用生信软件进行差异分析、通路富集和网络构建。3、关键分子筛选与功能验证:从组学数据中筛选关键差异分子和潜在调控因子,通过CRISPER-CAS13或小分子干预验证其在成骨衰老过程中的功能,并构建相应的抗衰释放材料实现临床应用转化探索。4、材料靶向干预策略初探:选择具有干预潜力的小分子药物或天然提取物,观察其对成骨细胞衰老表型的影响;评估其对微环境调控因子的表达影响,探索抗衰材料干预机制。

希望具备一定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医学基础,理解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技术路径。鼓励参与承担课题并在项目结题时完成1篇学术论文,并积极参加校内外大学生科研竞赛或科技论坛,锻炼学术表达与展示能力。

选题成员

16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电子邮箱 所属学院
1 刘晓南 登录状态下查看 医学院 第一指导教师

选题附件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