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护理学名词编写委员会母婴与儿童护理学名词编写分委员会编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护理专委会成员、上海市护理学会产科护理专委会成员、《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青年编委。研究聚焦女性健康与环境、护士队伍发展等领域,主持国自然青年1项、省部级课题3项,第一和通讯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指导老师完成护理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目;指导本科生获优秀论文、实践与创新项目奖10次。近年主持的相关课题包括:
l
基于共培养模型研究三氯生对卵巢及胎盘类固醇合成的干扰作用与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l 孕妇三氯生暴露基线及其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研究,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
l 基于国际标准的本土高级实践护士培养路径研究——以麻醉护理为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教学项目
l 基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本土高级麻醉护士的方案构建,上海市护理学会科研项目重点项目
l 孕期低剂量三氯生暴露的生殖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青年教师(C类计划)
l 母婴早接触实施现状、障碍因素与改变策略的混合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科研面上项目
l 护士“压疮危险评估”培训方案的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
l 出生前三氯生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科高原计划-科研基金
l 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创新项目(人文社科)
1. 指导教师作为护理学院“成人与老年护理学”学科方向学术PI,负责建立多中心护士队列,可为项目实施提供联络协调支持。
2. 目前,队列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即将在本学期进行基线调查。基线调查将作为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实证依据。
3. 本项目所需可穿戴设备已进入采购环节,在本学期内完成采购及预测试,可在学期末前投入使用。
一、项目简介
轮班工作模式是护士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轮班工作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一直是护理管理领域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国内外关注轮班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聚焦睡眠质量,缺乏对护士身心健康多维度可能损害的评估;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对轮班这个暴露因素的评估较为简单,缺乏将夜班频次、夜班持续时间、轮班方向等轮班特征相结合的关联分析,因此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管理的意义有限;再者,目前同类研究多以问卷调查和自我报告的横断面研究为主,对轮班与护士健康损害关联的剖析效用有限,鲜有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轮班期间护士身心健康动态监测的方法。
二、现有基础
1.项目依托已建立的多中心护士队列开展,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和支持。
2.多中心护士队列即将开展的基线调查中,“护士轮班情况”是重点调查内容之一。队列已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不足、基于我国护士轮班特点、近年研究中对轮班工作的关注焦点等,形成细化问卷。基线调查所得数据可为项目设计提供宝贵的实证基础。
3.队列邀请多家附属医院多位护理管理者、自身临床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和指导,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建议。
三、预期工作
1.基于多中心护士队列,按年龄、科室等特征匹配选取轮班护士和非轮班护士。
2.深入研究对象所在医院与科室,向研究对象发放可穿戴设备,进行持续一周的身心健康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血氧、心电图、睡眠质量和压力水平等指标,并按时回收。
3.现场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工作特征和生活习惯等资料。
4.与可穿戴设备供应商和工程师合作,整理设备数据。
5.构建完整的项目数据库,围绕轮班工作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动态影响轨迹绘制这一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手段开展数据分析。
6.撰写研究论文和项目进展报告,参与校内外、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分享项目成果;攥写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并发表。
1. 对项目主题和研究内容感兴趣,志愿投身项目工作。
2. 期望与团队共同进步,提升自身科研和综合素质。
3. 有团队合作精神,遵守团队工作纪律。